副文本中的语言符号学 以殷健灵的《致成长中的你——十五封青春书简》为例

Document Type : Original papers

Author

Chinese Department, school of linguistics and translation, Badr University in Egypt

Abstract

摘要:法国理论家热拉尔·热奈特(Gérard Genette)所提出的“副文本”概念是指标题、作者、书封面和前言等其他与正文有关的文本。副文本被视为通往文本世界的重要入口,能够深刻影响读者。大多数读者先接触到的是副文本,而不是文本。从此,本论文是从符号学的角度来深入分析《致成长中的你——十五封青春书简》的封面和标题所蕴含的内在意义。本论文还试图对作为语言和视觉元素的副文本进行探讨,副文本起什么作用?副文本是否影响正文,是否具有阅读和理解文本的关键。

关键词:

符号学 、热拉尔·热奈特 、 副文本 、封面、标题、 《致成长中的你——十五封青春书简》

Abstract

The concept of "Paratext" proposed by the French theorist Gérard Genette refers to other elements related to the body of the book, such as the title, the author, the book cover and the preface. Paratext are seen as important entrances to the world of text and can profoundly influence readers. Most readers are exposed to the Paratext first, not the text. Therefore, this thesis is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intrinsic meanings embedded in the book cover and book title of "To Growing Up - Fifteen Youthful Letters" from a semiotic perspective. This paper also attempts to discuss the paratext as both a linguistic and visual element, exploring its functions: does the paratext influence the main text, and does it play a key role in reading and understanding the text?"



Keyword: Semiotics, Gérard Genette, Paratext, Book Cover, Book Title, "To Growing Up - Fifteen Youthful Letters"

Keywords

Main Subjects


摘要:法国理论家热拉尔·热奈特(Gérard Genette)所提出的“副文本”概念是指标题、作者、书封面和前言等其他与正文有关的文本。副文本被视为通往文本世界的重要入口,能够深刻影响读者。大多数读者先接触到的是副文本,而不是文本。从此,本论文是从符号学的角度来深入分析《致成长中的你——十五封青春书简》的封面和标题所蕴含的内在意义。本论文还试图对作为语言和视觉元素的副文本进行探讨,副文本起什么作用?副文本是否影响正文,是否具有阅读和理解文本的关键。

关键词:

符号学     、热拉尔·热奈特    、   副文本    、封面、标题、  《致成长中的你——十五封青春书简》      

Abstract

The concept of "Paratext" proposed by the French theorist Gérard Genette refers to other elements related to the body of the book, such as the title, the author, the book cover and the preface. Paratext are seen as important entrances to the world of text and can profoundly influence readers. Most readers are exposed to the Paratext first, not the text. Therefore, this thesis is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intrinsic meanings embedded in the book cover and book title of "To Growing Up - Fifteen Youthful Letters" from a semiotic perspective. This paper also attempts to discuss the paratext as both a linguistic and visual element, exploring its functions: does the paratext influence the main text, and does it play a key role in reading and understanding the text?"

 

Keyword: Semiotics, Gérard Genette, Paratext, Book Cover, Book Title, "To Growing Up - Fifteen Youthful Letters"

引言

副文本对正文有强烈的显现作用,没有一本书不存在副文本。副文本与正文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作品。副文本除了影响正文,它还影响读者的期待和阅读经验,推动读者去深入享受作品。

热奈特的副文本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分析文本的视角,尤其是通过对标题和封面等副文本元素的探讨。本文旨在运用热奈特的理论框架,研究《致成长中的你——十五封青春书简》中的标题和封面。标题和封面作为副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读者与文本之间的首要接触点,还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读者的期待和理解。标题不仅是作品的主要识别标志,还凝聚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主题暗示,通过其独特的语言选择,能够有效地传达作品的核心主题和情感色彩;而封面则通过视觉呈现塑造了读者的初步印象和情感联系。通过对这些元素的细致分析,我们能够揭示文本与读者之间的复杂互动,以及副文本在构建文学意义中的重要性。

前人研究:

尽管以往关于副文本符号学的研究,尤其是儿童少年文学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仍有待进一步深入和细化,但本人还是找到了几个相关研究,例如:

《符号学视野下的儿童绘本及其伴随文本》,任洪增、丁丽丽,2019年。该论文强调了儿童绘本不仅仅是图文结合的读物,更是一个复杂的符号系统。通过对伴随文本的分析,更全面地理解儿童绘本的深层含义,并深入探讨其与文化环境之间的关系。该研究主要集中在儿童绘本故事的伴随文本(副文本、前文本和元文本)重要性与解读作用探讨,而本论文则侧重于应用研究并只选择了伴随文本的一部分,即“副文本”;应用研究的对象也是不一样的,本论文的对象是少年文学的《致成长中的你——十五封青春书简》。

《热奈特副文本理论的中国化研究》,吕薇,2023年5月。这篇论文主要探讨了法国叙事学家热奈特提出的副文本理论在中国传播与本土化的过程。吕薇通过分析副文本理论在中国传播中出现的异变现象及其原因,深入探讨了西方文论在中国本土化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本论则是侧重于在符号学视角下对中国少年文学作品的副文本(封面与标题)进行分析,并突出其重要性。

研究方法     

本论文就在热奈特副文本理论符号视角下分析殷健灵的《致成长中的你——十五封青春书简》的副文本(专门分析其封面和标题)。

研究意义

 副文本尤其是封面设计和标题通常充满象征意义。本论文通过热奈特的理论,就分析这些意象如何反映某个作品的主题和情感,增强读者的解读体验,并突出副文本与正文之间的互动。

研究对象

本论以殷健灵《致成长中的你——十五封青春书简》为应用研究对象。她是当代中国青春儿童文学极具代表性的作者。出于本人对儿童文学的喜爱,对殷健灵的尊敬,我就选择了她的青少年文学创作成为本论文的研究对象。

殷健灵简介

殷健灵,一位备受瞩目的中国儿童文学作者。她出生于上海,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拥有法学和文学双重背景。自18岁起开始文学创作。她大部分创作以青少年文学创作为主。

她的主要作品有《纸人》、《橘子鱼》、《蜻蜓,蜻蜓》、《青春密码》,以及散文《爱——外婆和我》和《致未来的你——给女孩的十五封信》等其他作品。她的部分作品翻译成阿文、英文、日文、瑞典文、韩文、法文等。

曾获得很多奖项如:1997年冰心图书新作奖大奖、《少年文艺》好作品奖、《少年报》小百花奖、《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等奖项。

《致成长中的你——十五封青春书简》简介

殷健灵在这本书中抓住了青春期特别突出的心理需求。她写了十五封信,包含青春期男孩、女孩最敏感的自我认识、人际交流、爱情、亲情、成长等各个方面,文字细腻而富有亲和力,生动灵动,让青少年在优美的散文语言中找到心灵的归宿。

书中充满了丰富的内心独白和心理描写,殷健灵以温柔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少女内心的微妙与复杂,表达了青春时期的迷茫与悸动。这本书中的叙述流畅,语言自然,情感真挚。作品的语言富有诗意,文字灵动而优美,展现出强烈的文学魅力。

作品荣获得的奖项:

该书自2015年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后,先后荣获2015年冰心儿童图书奖、2015年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2016年入选“2015年度中国好书”少儿类图书、2019年11月获得湖北省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奖。

热拉尔·热奈特简介其副文本理论

热奈特(Gérard Genette) 是20世纪下半叶法国最具影响力的文学理论家之一,他的研究重点在于文本内部的修辞学和文本理论,而非文本外的符号系统。除此之外,热奈特还是最早提出“副文本”这个概念的。

第一次法国文学评论家热奈特提出了“副文本” 这个概念就在1979年出版的《广义文本之导论》中。在1982 年出版的《隐迹稿本》中,热奈特更仔细地说明副文本概念并说明其功能。在1987年,热奈特在《门槛》中将副文本进一步分为13个类型,并指出其作用,他看副文本是帮文本成为书、以书的形式交给读者。在1988年出版的《普鲁斯特副文本》中他又称副文本为文本周围的旁注或补充资料,他将副文本视为进入主文本的门槛。主文本的门槛由各种门槛组成: 作者和编辑的门槛, 如题目、插入材料、献辞、题记、封面、前言和注释等; 私人门槛, 如信函、有意或无意的流露;与传媒相关的门槛, 如作者访谈、正式概要等;与生产和接受相关的门槛, 如组合、片断等。

第一、分析封面符号:

封面元素不仅仅是视觉符号,还蕴含着特定的文化意义。根据热奈特对副文本的观点,书籍的封面是文本的视觉表达,通过图像、色彩和字体等元素,向读者传递丰富的信息。这些视觉元素能够直观地展现作品的主题、风格和氛围,甚至可以暗示故事的发展。

 

首先,从色彩方面分析:

书封上的色彩选择与标题相互呼应,营造出一种美好的青春氛围。这些色彩共同表达了一种情感,反映出青春期的复杂心境;既包含青少年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也蕴含对未知的恐惧与迷茫。

 
   

 

  1. 紫色

作为封面的主色调,紫色常常与神秘、幻想和精神成长联系在一起,适合青春主题,暗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复杂。

  1. 粉色

封面上的粉色是柔软和善意的符号,象征少女心、温柔和浪漫。粉色也代表着青春的活力和美好。

  1. 白色

白色在青少年心中承载着深刻的意义。封面上的白色象征着纯洁、希望、光明的未来以及新的起点。它代表着无尽的可能性和潜力,激励着他们的梦想与追求。

  1. 蓝色

封面上的蓝色代表沉稳、理性,也象征少年人。这本书的封面是蓝色和白色,这两种颜色换在一起时,就给人一种清新淡雅的感觉,符合青春期的气质。

其次,从封面图像和字体元素方面分析:

封面图像元素主要由天空、云朵中的多小气球、海鸥、锁、信封和邮票等其他元素组成的。

天空:蓝色的天空象征着自由和广阔的世界,暗示着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和拓展自己的视野。

海鸥: 海鸥的象征意义丰富多样,不同文化赋予了不同的含义。一般来说,海鸥常被视为自由与独立、给人希望与新生的感觉、勇气与坚韧、旅途与探索和纯洁与美好的象征。

 

 

孩子们:封面上有两个孩子;一个坐在许多粉色小气球上的孩子,另一个是女儿。第一个孩子表现出一种静谧与思考的状态,反映了青春期的自我认知。他的姿势和表情传达出一种沉思与期待,象征着成长中的迷茫与探索。少年手握书本,也强调了阅读在成长中的重要性,书籍是通向知识与智慧的桥梁。

第二个孩子是被挂在锁之间的女孩。她象征着青春期少女内心的复杂性与矛盾。她被锁住的状态可能暗示她所经历的自我探索与成长的过程,面临来自外界和内心的各种压力与困惑。除此之外,女孩还被锁在中心位置,这可能暗示她处于一个过渡期,既渴望挣脱束缚,又感到迷茫与无助。

云朵中的气球:云朵和其中的气球象征着梦想和自由,少年坐在云朵上,暗示着成长过程中的无限可能。

锁和信封:封面上有四把锁上锁。这几把锁象征少年人不想让大人知道的东西。因此,他们就把这些东西锁上,只有自己一个人看,绝不给其他人看,也象征着青春期的心锁,等待被打开。

LOVE:这个词在锁上的出现暗示了青春期情感的初步萌芽以及对爱的探索。

字体设计:字体的选择与排版也传达出青春的气息,手写体的风格让人感受到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仿佛是作者在与读者进行直接的对话。

换一句话说,手写文字不仅是一种书写形式,更是一种情感表达和信息传递的手段。封面上写的手写字增强读者与文本的互动。读者在阅读时能感受到作者正与某位特定的收信人或者跟读者本身直接交流,从而建立起一种更为私密的联系。

邮票和信封上的英文词和阿语词

封面上出现英文和阿语单词,反映了作者的广泛知识,她希望在不同的文化之间架起桥梁,促进阿拉伯、中国和西方文明之间的对话,也突出中国文化的多元性以及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学的渗透。

第二、标题符号分析

标题是一个复杂的符号系统,常常蕴含着多重信息,并与读者进行深刻的互动。《致成长中的你——十五封青春书简》从字面直接指出了这是一本以书信形式写给青少年读者的书,主题围绕人的成长路。根据热奈特理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这个标题:

从指称性方面:

  1. 标题中的 “致成长中的你” 明确指出了这本书的目标读者是青春期的青少年。
  2. 标题清晰地表明了书的主题,它由一系列专为正在成长的你而写的信件组成的,内容围绕青春期展开。
  3. “十五封青春书简” 暗示了书的形式为书信体,且包含十五封信件,内容可能涉及青春期常见的困惑、成长的烦恼以及情感经历等话题。

从提示性方面:

  1. “青春书简”这一词组散发着浓烈的青春气息,暗示着书中情感的真挚、细腻与美好。
  2. “书简”的形式暗示着该书的文学风格可能倾向于散文或随笔,语言风格或许更加感性和抒情。

从功能性方面:

  1. 标题简洁明了,情感丰富,能够吸引目标读者的注意。
  2. 标题准确地传达了书的内容和主题,方便读者快速了解。

除了以上的标题符号分析,作者还善于选择恰当的文字:

“致”表示一种直接的、亲切的表达方式;

“成长”强调了书的内容与青少年的人生阶段密切相关;

 “你”是一个具有开放性的符号,能够代表每一个正在成长的青少年。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会自然而然地将自己融入这个“你”的角色。

“十五封”则限定了书信的数量,暗示了书的结构。

从句式结构方面,作者成功地使用简单明确的陈述句,直接表达了殷健灵的意图,即向青少年传达作者想告诉读者的信息。

 从词语搭配方面: “致”与“成长中的你”的搭配,呈现了殷健灵对青春读者的关怀和引导。

从标点符号方面: 连接号的运用,但连接号也暗示着一定的转折或补充关系。前一部分是作者对读者的直接呼唤,后一部分则具体说明了书的内容形式和主题。

结语

热奈特所提出的“副文本”概念主要是指标题、副标题、作者名、插图、书封面和前言等其他与正文有关的文本。副文本被视为通往文本世界的重要入口,能够深刻影响读者。

《致成长中的你——十五封青春书简》的封面和标题是一个非常好的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视觉和文字的结合为读者创造初步的理解。本论文通过对封面和标题的分析,意识到手写字体、图像、颜色、人物和标题等元素是如何相互配合,形成一种引人入胜且激励人心的阅读体验。例如本人通过对这本书封面色彩的分析可以发现,书封面巧妙地运用了色彩的象征意义,以传达青春期的情感和意象。这些色彩不仅美观,还蕴含深刻的含义,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标题,作为一本书的第一印象,对于《致成长中的你——十五封青春书简》来说,其重要性和作用不言而喻。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标题,更是一个浓缩了书籍内容、风格和主题的符号。标题富于直观传达主题;很容易引起青少年读者共鸣;定位目标读者为正在经历成长烦恼的青少年。

 

  1. 参考文献

    • 中文参考文献
    1. 金宏宇.《文本周边_中国现代文学副文本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年。
    2. 金宏宇.《中国现代文学的副文本》,《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6期。
    3. 刘进才、王云霈.现代文学研究的新拓展——评金宏宇《文本周边——中国现代文学副文本研究》.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
    4. 童敏君.《浅谈儿童文学的特点及其翻译原则》.新乡学院学报. 2011 年 6 月第 3 期。
    5. 殷健灵《致成长中的你:十五封青春书简》.长江文艺出版社.武汉.2015年07月。
    6. 殷燕、刘军平作者.《国内副文本研究三十年(1986-2016)——基于CiteSpace的科学计量分析》. 《上海翻译》 2017年第4期。
    • 阿拉伯语参考文献
    1. عبد الحق بلعابد، عتبات – جيرار جينيت من النص إلى المناص، الدار العربية للعلوم ناشرون، منشورات الاختلاف، ط1، الجزائر، سنة 2008.
    2. محمد سيف الاسلام، تحليل الخطاب الأدبي الموجه إلى الأطفال-معالجة سيميائية لرواية مملكة الأمنيات، المكتب العربي للمعارف، القاهرة، سنة 2021.
    3. مفيد فكري الجزار، سيميوطيقا التواصل والعنونة، الهيئة المصرية للكتاب، مصر، سنة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