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借代、比喻修辞格与阿语相关的辞巧学借代、比喻的对比研究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metonymy and metaphor in Chinese and Arabic

Document Type : Original Article

Author

Chinese department, faculty of languages and translation, al azhar university, cairo,egypt

Abstract

Based on a large number of examples of Arabic and Chinese rhetoric in daily life and literature, this paper not only compares the definitions, classifications and structural forms of rhetoric on the theoretical level, but also gives concrete examples of public life and language expression on the practical level, and describes its application. "Same in form, different in quality" -- this is the common soul of Arabic and Chinese rhetoric. They are basically the same in construction and use, and very similar aesthetically. However, due to different language characteristics and national culture, the structure, application and metaphor of rhetoric in Chinese and Arabic are also different. Based on the comparison of language system and cognitive psychology, this paper analyzes in detail the reasons for the appearance of Ahan rhetoric, the deep traces of nomadic culture and peasant culture,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Islamic thought and Buddhist thought. The Chinese rhetoric reveals the inner law of Arabic and Chinese rhetoric, which makes people better understand the culture and thought of the two nations.

Keywords

Main Subjects


摘要本文通过大量生活和文学作品中的汉语和阿拉伯语修辞的例句,不仅在理论层面比较了修辞的定义、分类和结构形式,而且在实践层面给出了公共生活和语言表达的具体例子,并描述了其应用。“形同,质不同”——这是汉语和阿拉伯语修辞的共同灵魂。它们在构造和使用上基本相同,在美学上也非常相似。但是,由于语言特点不同,民族文化不同,汉语和阿拉伯语修辞的结构、应用和隐喻也不尽相同。在从语言系统和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进行比较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汉阿修辞中出现的原因、游牧文化和农民文化的深层痕迹、伊斯兰思想和佛教思想的不同。汉修辞揭示了汉语和阿拉伯语修辞的内在规律,使人们更好地了解两个民族的文化和思想。

关键词:汉语、阿拉伯语、修辞、辞巧学、对比

 

 

1.汉阿借代修辞格

在阿拉伯语的修辞中,相当于汉语的借代和替代修辞是旁借代。阿拉伯语的旁借与汉语借词的概念非常相似,主要区别在于它们的分类。阿拉伯语有九种借代:基本借代、顺序借代、部分借代、完全借代、过去时借代、将来时借代、情境借代、局部借代和工具借代等种类。汉语外来词有五种主要类型。特征符号的本体,一般概念的专有名称,抽象的表示,整体的部分和因果关系。我们发现,汉语借代的分类更加简洁,而阿拉伯借代的分类更加精细。两种语言的不同分类表明,阿拉伯语证人的使用更为广泛和多样。在阿拉伯语中,整体和部分相互替代,结果和部分相互替代,而在汉语中,大多数时候只有部分替代整体,结果替代原因。

由于汉语和阿拉伯语的修辞博大精深,限于篇幅,本文不可能一一展开,因此选取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借代、比喻作为研究对象,下文将一一阐述。

1.1汉语借代修辞

借代修辞是语言中非常常见的修辞。本文比较分析了汉语和阿拉伯语借代的定义、结构和分类,重点介绍了汉语和阿拉伯语借代修辞格的一般性和具体问题,旨在加深我们对借代方法的理解。

首先汉语里借代的定义。在现代汉语中,“借代的定义是“不直接说出人或事物的名称,而是用与之密切相关的名称代替,也称为‘改名’”。称为本体。用于替代的称为“借代人”。由于上下文和意义的联系,一些词或短语使用了借来的意思而不是其真正的意思,甚至可以通过“借代”来指代人或事物”[1]。这种修辞手法在阿拉伯语中被称为“借代”(المجاز),也被称为转变意思。

1.2阿语借代修辞

在语言中,借代有“越界或超过”的意思。在语言学术语中,它是将单词从其表面含义转移到假定的可能含义。换句话说,该术语不是字面意义,而是与字面意义有间接关系的意义。借代是人们的一种修辞上的手段,无论是文人的还是其他的,而不是像某些人想象的那样是谎言。 它是科学分类的,辞巧学的。

“让我们先看例句:

(1) اضأتُ مصباحًا كبيرًا  فى الغرفة   

我开了房间里的一盏大灯。

(2) رأيتُ مصباحًا يتكلم  فيضىء للناس طريق رشادهم

我看到灯在说话,为人们照亮了正路。

(3) كان البحر هادئًا   ليلة  أمس 

大海昨晚风平浪静。

(4)  هو البحر  يمد يده بالعون  والاغاثة

他是大海伸出援助之手。”[2]

很明显,例1、3下面画线的那个词用的是真义(المعني الحقيقي)。而在例2、4中,下面画线的那个词用的不可能是真义,يتكلم和يمد分别说明مصباح和البحر用的是借义(المعني المجازي)。借义是在具有某种不能使用真义的上下文联系(قرينة)中,凭一定的语意关系(العلاقة),将这个词移作它义。一个词用作借义的上下文联系可能是语词上(لفظية)的,也可能是情境上(حالية)的。而真义与借义之间的语意关系可能是相似(المشابهة),也可能是其它关系。例2、4中的上下文联系就是语词上的,即يتكلم和يمد。它们的语意关系是相似:例2中,借义的“灯”与真意的“灯”都能使人们看清前面的事物;例4中,借义的“大海”与真意的“大海”都具有宽广和慷慨的特征。下面例5中的上下文联系上是情境的,即从整个上下文中体会出来的,并没有一个具体的词语说明某词用于借义:

(5)عيب عليك ترى بسيف  فى الوغى          ما يفعل الصمصامُ بالصمصامِ  

打仗持刀剑,你引以为耻;你锐不可挡,何许用宝剑。

借代(المجاز)分为两大类:

1、文字借代(المجاز اللغوي),通过一定的上下文联系和语意关系,某些词语不用其真义,而用于其它意义(借义)。这种借代可以是单词(المفرد),也可以是短语(التركيب)。文字借代有两种:

① 喻借(الاستعارة),即比喻性借代。其真义与借义之间的语意关系是相似。

② 旁借(المجاز المرسل),即非比喻性借代。其真义与借义之间的语意关系不是相似,而是其它关系。

2、理解性性借代(المجاز العقلي),又称假设性借代(المجاز الحكمي)或归因借代(الاسناد المجازي)。主谓关系在逻辑上不是真正的主谓关系,谓项的判断通过一定的上下文联系和语意关系转借到有关的词语上。我们下面逐一介绍这几种借代。

1.3汉阿借代修辞格的异同点

汉语和阿拉伯语中借代的定义和作用非常相似。它们展示了一种代替而不是另一种具体物体的使用,使人们可以通过联想获得出色的言语模式和生动的表达效果。借代得当,可以强调事物的本质,强调本质,增加语言的吸引力,使其生动多样。

其次,是汉、阿借代修辞的结构。

在中文借代结构中,被替换的人或物被称为本体。取代本体的人或物称为借体。本体不会出现在句子中,而是用来直接指代借来的实体。借代的关键特征是事物之间的关系。即 A 和 B 相关,A 代替 B。借代是通过巧妙地利用对象之间的不同关系来重命名语言的艺术。

阿拉伯语的借代结构与中文基本相同,“使用借代体(المستعار منه)而不是本体(المستعار لذاته) 。即用B代替A,不显示本体。隐喻的某些形式包括隐喻和亲戚,但旁借就只是出现在身体上”[3]

再次,是汉、阿借代修辞的分类。

下文对汉语借代的分类主要参考了黄辽的《现代汉语》。我们将中文外来词分为五类。它是本体签名、专有名词、抽象实例、整体的一部分和原因的结果。

(1) 称为本体的特征以及符号

使用借代的特征和符号来替换本体名称。此模式可以让语言明亮而丰富。例如,“文员”主要用于代替具有稳定工作和收入的专业人员:像公务员、医生、律师等。“工人”通常用于代替正规工人阶级。“宽边帽”一词是指警察。

(2) 专名代替普通名词

以典型人物或事物的具体名称作为借代实体,代替本体中事物的名称。例:“陈世美”指一切无情之人。“诸葛亮”指的是聪明睿智的人。贵州茅台(市)用于茅台酒,浙江龙井代替龙井茶和茶。

(3) 具体代替抽象

用具体代替概括的抽象。例:“顶戴花铃”在汉语中常用于表示官职或事业。用饭碗代替工作。“胃口”的使用是指一个人的食欲。在谈到努力工作等时,使用“血汗”。

(4) 部分代替整体

用事物的代表部分替换本体。这种借代中文的例子很多。示例:用人体部位代替人。例如,用“耳目”去代替“间谍”,用“人手”去代替“干活的人们”。

不仅用人代替身体的部分,而且用整体代替事物的一部分。例如,用“朱门”代替“富家”,用“早晚”代替“一定”。

(5) 结果代指原因

用某事的结果替换本体。示例:对于“捧腹大笑”,“捧腹”作为“大笑”的结果表示。

以上五种是学术界公认的最常见的现代汉语借代模式。

阿拉伯语借代的分类有以下几种:

(1)文本借代المجازاللغوي :文本借代是指一个词或短语通过一定的语境和语义关系代替其真实含义的出现,使用借来的含义而不是本体。这种借代可以是一个词或一个句子。文本借代可分为比喻借代和旁借代。

比喻( التشبيه ):即比喻借代,真值和借值之间的语义关系是相似的,所以有相似之处。隐喻与汉语的隐喻和类比有很多相似之处。

旁借( المجاز المرسل ):一种非比喻性的借代方式。其真义与借义之间的语义关系不是相似性,而是其他关系。借代有很多语义关系,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

  • 借故:说到事物,我们指事物的原因。

例子:(6)牛和羊吃草。 (雨)رعت الماشية الغيث

在这个例子中,“雨”指的是草,因为雨会导致草生长。

  • 结果借代:我们经常用事物的结果作为对原因的参照。

示例:(7)我从药房买了药。اشتريت من الصيدلية الشفاء

在这个例子中,“药物”是从药店购买的,“治疗”是服用药物的结果。

  • 局部借代:即用一个部分来指代整体,这里的部分往往是整体中最重要或最突出的部分。

示例:(8)我的朋友在他的祖国外度过了 20 年的春天。

أمضي صديقي عشرين ربيعا من عمره بعيدا عن ارض الوطن.

本例中的 20 “春天”应该读作 20 年,因为作者使用的是春天而不是年。

  • 全代:全代是部分代的反义词,字面的“整体”实际上是指“部分”。

例子:(9)我喝尼罗河的水。

شربت ماء النيل.

在这个例子中,“尼罗河之水”实际上是指水的一部分,尼罗河之水是整体。

  • 过去时借代:一种借代过去的期限,用现在的期限代替过去的期限。

例如:(10)埃及人穿着自己国家生产的棉织物。يلبس المصريون القطن الذي تنتجه بلادهم

在这个例子中,“棉”是棉衣的替代品,“棉”是棉衣的过去状态。

  • 借代将来时:即用将来的情况来指代以前的情况。

“示例:(11)今天在学校教授埃及人才。رجال مصر يتعلمون اليوم في مدارسها

这里我们用“人才”代替学习者,其中人才是学习者的未来状态。

  • 关联情境:即用某事或某事的情境来表示发生的地点。

示例:(12)我坐在咖啡馆里。جلست في القهوة 

这句话中的“咖啡”代替了店铺,表示以提供咖啡为特征的情况。

  • 借位:在这种情况下,地点通常用于指代一个人。

示例:(13)山谷流淌(水)。سال الوادي

这个例子中的“山谷”是为了代替水,而“山谷”实际上是山谷水所在的地方。”[4]

(2)理解性借代( المجاز العقلي )

理解性借代也称为假设性借代(المجاز الحُكْمِيّ )或归因借代(المجاز الاسنادي)。理解性借代是指句子的谓语-主语关系不能理解为实际的主谓关系,而是因为主语是通过语义关系来表示谓语的,所以实际的主语并不表示这些表面的借代方式。从一个类似的话题。例如:

(14)市长修了多条路。 شق محافظ المدينة الطرق

在这种情况下,市长没有亲自修路,而是请市长修路。 “市长”是“修路”的借口。

(15) 开罗拥挤。 شوارع القاهرةازدحمت  [5]

在这个例子中,人群就是人,(街道)只是一个繁忙的地方。

(16)埃及政府开设了很多学校。 الحكومة كثيرا من المدارس بمصراسست  

在这个例子中,学校不是工人自己建造的,而是政府建造的,但他们是潜在的理性借代关系的一部分,因为政府是建造学校的原因。

在阿拉伯语的修辞中,相当于汉语的借代和替代修辞是旁借代。阿拉伯语的旁借与汉语借词的概念非常相似,主要区别在于它们的分类。阿拉伯语有九种借代:基本借代、顺序借代、部分借代、完全借代、过去时借代、将来时借代、情境借代、局部借代和工具借代等种类。汉语外来词有五种主要类型。特征符号的本体,一般概念的专有名称,抽象的表示,整体的部分和因果关系。我们发现,汉语借代的分类更加简洁,而阿拉伯借代的分类更加精细。两种语言的不同分类表明,阿拉伯语证人的使用更为广泛和多样。在阿拉伯语中,整体和部分相互替代,结果和部分相互替代,而在汉语中,大多数时候只有部分替代整体,结果替代原因。

汉语借词与阿拉伯语借词虽然有明显区别,但在修辞目的上与汉语“移就”修辞相近。但在实践中,由于汉语与阿拉伯语各方面的差异,阿拉伯语的理解性借代与汉语的“移就”说辞仍存在差异。

 

2 汉阿比喻修辞格

《现代汉语》对隐喻的定义是用类比来描述事物或揭示真相。这种类型的修辞被称为比喻。例如:

(17) 远处的路灯明亮,仿佛无数星星在闪耀。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路灯”和“星星”是不同的东西,但也有一些相似之处。诗人以此类比,将燃烧的“路灯”比作闪烁的“星星”,以使读者对所描绘的主题有更具体、更生动的印象。

汉语的比喻由三个要素组成。“本体”是可以比较的东西。喻体是用来进行类比的东西。“比喻”是连接它们的词。

同时,正如陈万道在《修辞学的发展》中所说,比喻的建构需要两个条件。比喻在任何地方都非常不同。没有第一个从句,比喻就不能被证实,没有第二个从句,它就不可能是一个修辞比喻。这两个条件相辅相成。

(18) 层层叠叠的叶子,散落着白花,有的花娇艳,有的花娇羞,直接绽放,如朱自清的《荷塘月光》、《明珠》、《星辰》、“美”是用“喜欢”比喻的比喻,还有名词“白花”的比喻。“白花”和“珍珠”、“星星”和“美女”并不是一回事。它们根本不同。然而,《白花》中的“美丽”、“卷曲”和“害羞”与“珍珠”、“星星”和“美女”非常相似。上述比喻不仅包含比喻的三个要素,而且还满足比喻发生的两个条件。

值得注意的是,1980年代以来,出现了郑日洙的“四要素”和李世美的“五要素”。但本文还不打算去考虑这究竟是“四要素”论所加的“相似”,还是“五要素”理论与“图”所加的“相似”,即比喻的延伸,可以认为是使用比喻和外延的前提。因此,本文的比较是基于传统的“三因素”理论。

阿拉伯语的比喻修辞,其构成和与汉语比喻修辞的比较,还是有区别的。

阿拉伯语中的一些词是一些动词的词根,意思是“比喻、比较、对比、并置”,是对阿拉伯语修辞学研究的七个声音类别的修辞类型的描述。阿拉伯语与汉语的比喻修辞大致对应,但在构成和分类上略有不同。

阿拉伯语 التشبيه结构اركان التشبيه 是由四部分组成,例如,本体和喻体、比较、类比。与汉语明喻不同,相似性被认为是明喻中的主要元素,因此该元素的缺失 التشبيه成为阿拉伯语言分类的重要依据。

例如:(19)闪烁的灯光就像天上的星星。

كأن المصابيح في تلألئها نجوم السماء.

(20)阿里如狮子一样勇敢。

علي كالأسد في الشجاعة.

上面两句中,灯和阿里是主要部分,比喻与夜星和狮子有关,闪烁和勇气是两个比喻的相似之处。

比喻 طرفا التشبيه的两部分, التشبيه形象地体现了地位与存在的关系。本体论和比喻是必要的。本体通常是抽象而深刻的,对交流对象不熟悉,而比喻则比较具体和简单,对交流对象很熟悉,就像汉语的比喻一样。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发现阿拉伯语和汉语的比喻都使用了一些意义相同的比喻来连接本体和比喻。像阿拉伯语 بمثابة، يشبه، مثل، كأن 和汉语的喜欢,似乎,像是。但是,由于阿拉伯语具有汉语所没有的形态特征,阿拉伯语的比喻多以虚词、山名、形容词等作为比喻构成比喻,汉语单词多以动词作为比喻。

2.1 汉语比喻修辞格

比喻是一种修辞方式,即打比方,用某些有类似特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某一事物。 是用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也叫“譬喻”。

比喻。它是用一个具体的、明显的、熟悉的事物或情况来解释另一个抽象的、深刻的、不熟悉的事物或情况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一是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如: 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二是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如:那又脆又浓 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的图画。三是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通俗的说,比喻句就是比喻句,根据联想把握不同事物之间的相同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代替抽象难懂的事物。即所谓“举也(他)物而以明之也”。

比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思想的对象同另外的事物有了类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用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即用某一个事物或情境来比另一个事物或情境),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

比喻的名称最早见于《诗经.大雅.抑》 其中有“取譬不远,昊天不忒”的诗句。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开始对比喻进行研究。到梁代,刘勰的《文心雕龙》有专篇对比喻进行全面、精辟的论述。到了明、清,出现了明代徐元太的《喻林》、清代吕佩芬的《经言明喻编》等编汇比喻现象的专书,使比喻的研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1)比喻的结构

构成比喻内容上有三个要素:一是思想的对象,即本意;二是另外的事物,喻意;三是两事物的类似点,(共同处和相似处)。文辞上分为三个成份,即:本体 (被比喻的事物或情境)、喻词 (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喻体 (打比方的事物或情境)。有的辞书又将其构成增释到四个成份,即:本体、喻体、喻词和喻解。基本以三部分为主。

(2)比喻的作用

①用比喻来描述和渲染事物的特征。它能使事物形象生动、有形有形,从而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语言文字精妙绝伦,富有强烈的感染力。使语言生动活泼,又使深奥抽象的道理简单具体地表达出来。

②在说明或推理时,称为“打比方”,不称为“比喻”。用简单易懂的事物来描述深刻的道理,抽象到具体,复杂到简单,帮助人们深入理解。并使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文学气息。

(3)使用比喻手法时要注意的是:

⒈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类事物;

⒉ 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另外,所使用的喻体要常见、易懂;比喻要贴切;要注意思想感情。

(4)区分:

“借喻是喻体和喻词都不出现,但是保留喻体的特征,让它直接加在本体上。使本体具有了人或物的某种特征或情态:从形式上来看是——本体N(名词)+V(动词)或adj(形容词);而比喻的形式一定是——本体N(名词)+比喻词+喻体N(名词)。注:借喻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实际上是可以还原成明喻的,实质相同。”[6]

2.2 阿语比喻修辞格

直接而清晰的言语的优点是它以最短的方式传达意思,例如当你说,例如,表达喜悦:我很高兴أنا سعيدٌ,但另一个人可能会使用不同的方法来表达这样的意思,说:我高兴地飞了أطير من الفرح。其实他并没有飞,但他更喜欢用比喻的方法而不是直接的方法,“而在阿拉伯语中,有一章叫真理与隐喻,意在清楚直接地表达一个思想或事物,而比喻是从话语的直接层面偏离到另一种方法,本文将重点比喻的定义,解释其划分,阐明其含义,并提供一些解释。”[7]

阿拉伯语语法之借喻这种借代实际上是一种比喻。它省略了比喻本体,而借喻体代之,或保留本体,但不直接提及喻体。从而使语言更具有修辞效果。它从不同的角度又可分为:

明显比喻(الاستعارة التصريحية)和婉转比喻(الاستعارة المكنية)前者明显地说出喻体词语(لفظ المشبه به)后者不说喻体,只是提及喻体的某些随伴事物和特征(لوازمه وصفاته)请看例句:

(21) انتثرت في السماء نجوم كالدرر بهاء

天上星罗棋布,宛如珍珠熠熠发光。

(22) انتثرت في السماء درر تنير              

天上缀满发光的珍珠。

(23)قرات كتابًا كالصاحب في المؤانسة  

我读了一本书,它象朋友一样慰籍我。

(24) قرات كتابًا آنسني                  

我读了一本书,它慰籍了我。

例21用珍珠(喻体)比喻星星(本体),这是比喻。例22中本体省略,用喻体代之,喻体“珍珠”。被明显的提及,这就是明显喻借。例23也是比喻句,本体(书)、喻体(朋友)都被提及。而例24中提及本体(书),省略喻体(朋友);“慰籍”一词标志着喻体的存在,那就是上下文关系。仔细想一想,可知“慰籍”一词必是“朋友”(或其他亲密的人)的行动,即喻体的伴随事物。这种借代便是婉转喻借。[8]

2.3 汉阿比喻修辞格的异同点

汉阿比喻的分类

1、汉语的比喻一般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类。

当比喻的三个要素同时出现时,在本体与比喻之间使用“象”、“相似”、“相似”等比喻时,该比喻称为明喻。例如

(25)著名的热水箱是瀑布碗。瀑布从上面崩塌,仿佛要冲进几座大城堡。 ……水溅……

如果比喻用“是”、“成为”、“同等”等词使名词充当比喻,或者直接缩略以直接表示为比喻,那么这种比喻就是暗喻,是比喻。例如,“你是熊熊烈火”、“边防守在关口的铁门”、“不能以人的相貌来判断大海”。

如果既没有出现本体也没有出现比喻,如果比喻直接取代了本体,那么比喻就是借喻。在这里,鲁迅说“打死淹死的狗”时,“疯狗”被直接比喻为被击倒的敌人,而只能从上下文中看到的身体却没有出现。

根据陈万道先生在《修辞法则》一书中的“比喻三阶段论”,比较是三种基本形式中最简单的形式。在下一级的小径中,三种小径之间的联系总是在一级比一级更紧密。

不同层次的比喻表达思想和情感的不同功能。当然,关于比喻类别的争论并不止于语言学界。学者们也一直在不断编撰新的范畴,如互惠比喻、倒退比喻、反比喻、强比喻和广义比喻。 这反映了人们对汉语和阿拉伯比喻研究的日益了解满的。但仔细研究发现,这些比喻基本上是三种基本形式的演变。

2、阿拉伯语 التشبيه常见的分类有这些:

明显比喻(الاستعارة التصريحية)、婉转比喻(الاستعارة المكنية)、 原生比喻(الاستعارة الاصلية)、附生比喻(الاستعارة التبعية)、拈连所比喻的喻借(الاستعارة المرشحة)拈连所代语的比喻(الاستعارة  المجردة)、绝对比喻( الاستعارة المطلقة)、单性比喻الاستعارة المفردة)、复性比喻(الاستعارة المركبة)或叫多相比喻(الاستعارة التمثيلية)。

明显比喻:如果与一条明显比喻有相似之处,这种轨迹称为明显比喻。在比喻和相似性方面,有比喻的词和没有比喻的词可以根据比喻的有无来分类。例如:(26)像水一样,高兴时平静,生气时心烦意乱。

أنا كالماء إن رضيت كنت صفاء وإذا ما سخطت كنت لهيبا.

(27)马快如闪电。

الجواد في السرعة برق خاطف.

(28)你像星星一样大而明亮。

كانك نجم في رفعة وضياء.

可见示例 26、27 包含一个比喻,而示例 28没有。原来有比喻词对应汉语的明喻,没有比喻词的对应汉语的暗语。两个例句提到了相似性、最大值和鲜艳的颜色,但示例 28 没有。

汉语比喻没有这样的分类方法,因为相似度是比喻的条件,而不是成分。

仔细分析上面的例句可以发现,上述类型的比喻同时具有两个属性,因为常见的比喻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的。

汉语和阿拉伯语比喻中也有婉转比喻,如果省略路径和相似之处,则此类比喻称为婉转比喻。例如:(29)

如果我能得到你的爱,金钱将一无所有,世界上的一切都将化为尘土。

إذا نلت منك الود فالمال هين وكل الذي فوق التراب تراب.

这种类型的比喻被认为是阿拉伯语中最高级别的比喻,因为它与本体和比喻紧密相连。但是,与汉语比喻相比,它只能算是比喻层面的比喻,还没有达到比喻的顶峰。

下面是附生比喻:

“使用已知现象作为另一个现象的比喻。它的名词和比喻不再是分开的东西,而是个新图像。

(30)她折磨着我的灵魂,锁在一个黑暗的坟墓里,就像笼中的猎鹰看到一只在天空中自由翱翔的鹰”[9]

هي التي كانت تعذب روحي المسجونة في ظلمة الجداثة مثلما يتعذب البازي بين قضبان قفصه عندما يرى أسراب البزاة تسبح حرة في الخلاء الواسع.

(31)这里的主要部分和比喻是“俘虏灵魂的折磨”和“笼中的鹰,被一群鹰在天空中飞翔的景象所折磨”,它不是两件事,而是两个场景和两个图像。而他们的画像,则是在渴望自由、渴望解放中感觉到的痛苦。

3.汉阿修辞格的差异及其原因探索

由于生活环境、语言特点、历史原因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不同的语言对修辞过程的影响是不同的。 修辞是语言艺术的升华,这是最富有诗意的语言形式之一,是语言的信息功能和审美功能的有机结合。成功的言辞是原创的,可以接受的,通俗的但不平庸的,异想天开的但不古怪的,清晰的而不肤浅的,活泼的,原创的。好的修辞是认知和审美功能的完美结合,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由于多种原因,汉语和阿拉伯语的修辞存在许多差异,主要是文化差异。 本章主要讨论两种语言修辞不同的原因。

3.1语言体系不同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阿拉伯语属于闪米特语系,构词和句式结构差异远大于相似。这种差异也导致两种语言中的修辞具有不同的结构形式和具体应用。

汉语是一种分析语言,由独立的字符组成,多为复合词。句子结构相对松散,显式语法形式较少,但其隐含的语法关系更笼统,重义重形式的表意方式更加灵活和简略。 汉语中的词对词关系往往通过功能词和词序来表达多种内在的语义关联,而较少关注外在的符号形式。

阿拉伯语强调外部逻辑形式。它是一个从右到左的注音字母,注音独特,词汇丰富,语法复杂。单词形式和符号的变化规律是阿拉伯语的一个独特特征。词根和词缀形成许多派生词,单词必须按照严格的语法规则进行组合,才能形成具有完整意义的句子。阿拉伯语不仅有主语、宾语和属格动词,还有单名词、对偶名词和复数名词,还有许多时态和元音派生词。在现代汉语中,名词失去了形态上的“格”变体,形容词也失去了所修饰名词的性、数、格、指称形式不变。可见,中国人讲究完整性,而阿拉伯人讲究系统化和标准化。

构词法是阿拉伯语的一个重要特征。大多数阿拉伯语单词使用三个主要字母作为根字母,有些单词使用两个或四个主要字母作为根字母。词组可以来自同一个词根,并且这些派生词之间存在语义联系。

源于阿拉伯语的构词特点使汉语和阿拉伯语的修辞形式和表达方式更加灵活多样。例如,许多包含源自根字母的动词。

像意思是“喜欢”,可以用作修辞词来形成阿拉伯语中的某些句子。此外,汉语和阿拉伯语的修辞中有很多词,例如隐喻通常用名词来表示,但在阿拉伯语中,有时用从属名词和与隐喻同根的动词来表示隐喻。

汉语是一种共享词根的语言,构词主要基于词根构造。阿拉伯语中没有这样的用法。以比喻为例,我们前面提到,很多动物在阿拉伯语和汉语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例如,两只狮子象征勇气,一只狐狸——狡猾,一只蝎子——毒药,一只蛇——狡猾,一头大象——伟大的力量,一头公牛——服从,一只兔子——灵巧等词的意思。翻译时,比较级短语应译成中文,并辅以适当的比喻。例如,男人勇敢如狮子,敌人如狐狸,狡猾如狐狸,美女如蛇,女巫心如蝎子,工人如大象,兔子等。像一头牛。像听话的朋友等等。这种表达方式让人觉得幼稚而富有想象力。这种用法在汉语中似乎不存在,但在动物隐喻中有时会使用名词动词复合表达。也就是说,隐喻和动词在语法上形成了主谓结构。虎视眈眈、狐疑、牛饮、鼠目寸光、鸟瞰等等。

汉字是表意文字。汉字和音节通常形成独立的表意单位。从语素的自由形成的角度来看,这是非常方便的。这在隐喻修辞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因此,汉语中使用四字成语进行隐喻。虎跳飞龙、鸡犬升天、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等等。汉语成语在音韵、韵律等方面在世界所有语言中独树一帜。

阿拉伯语是一种注音文字,“这些抽象的文字必须通过严格的语法规则和形态变化联系在一起才能表达意思”,因此它与汉语一样清晰统一,通常很难创建一个四字母结构。 然而,我们也发现很多阿拉伯语谚语和比喻都使用比较级表达,即类型+比喻等比较名词。例如:(32)他比兔子更害羞。中文意思是“害羞得像老鼠”。“像公牛一样愚蠢”。比土里的稻草还不重要,中文意思是“沧海一粟”。 敏捷的像伊亚斯,比喻又敏捷又公正。其他格式都有这个写法。即使是相同的节奏,也会产生强烈的节奏感。阿拉伯谚语比喻和汉语成语比喻在形式上无法做到完美的“相似”,但在音韵和韵味上却是“目的相似”。

3.2认知心理不同

语言深深植根于人类的认知思维。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创造修辞的才能取决于在不同之处找到相同之处。文章里本体和修辞风格的相同和不同要素在好的修辞学中同样重要。那么这种相似性从何而来?在马克思的唯物主义中,一切感觉和知觉都是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裸露的物体只不过是与感知者的活动分离的原材料,而在感知中,原材料受到人类语言使用中主观角色的干预,意识也会受到影响。

修辞比较通常看起来无关的两件事,尤其是在比喻结构中。这是因为知觉领域的人对它们的态度是一致的,因此用对两种事物的知觉融合来描述、评价和表示它们。对客观现实的真实感受和情感。物体的物理特性发挥作用,但人对事物的感知不仅通过视觉,还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的共同作用。作为这种联合行动的结果,人们发现在他们的日常经验中存在具体和抽象的差异,和之间的相似之处。

认知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指的是一个人选择、接收、处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联想是修辞认知系统的心理基础。此外,还有各种类型的关联。像空间、理性和情感相关性。人类的五种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在生理上执行它们的功能,并且没有相互关联。然而,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类的这五种感官并不是完全孤立的,而是相互交流和影响的。两种语言产生的修辞往往是相似的,因为生理机制和结构是相同的。而且,由于中国用户生活在不同的环境,生活习惯不同,两种语言的审美观念也不同,修辞的使用也有自己的特点。换句话说,两个不同的汉阿族可以指向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创建关联以形成不同的修辞意义。

而且,这是由于生活环境的差异所产生的文化观念的差异。阿拉伯人的先祖在沙漠中以游牧的身份生活,而汉人的先祖则主要以农民的身份在平原上生活。沙漠里到处都是黄沙,沙漠里的动物、植物和风景,骆驼、狮子、鳄鱼蝴蝶、鹰、枣椰树、雏菊、沙丘、重复场景、黄景花等都是阿拉伯人的修辞源泉。在汉语中,以牛、羊、虎、松、竹、梅、山、水、河为修辞对象,表现中国自然环境与沙漠地区的差异。

游牧经济的生产规律不同于小农经济的生产规律。由于游牧民族以放牧和狩猎为生,骆驼是财富的象征,好马好鹰的地位尤为重要。在中国古代,农业离不开生命之源:牛、猪、羊、鸡、鸭,当然,关于它们的说法五花八门。

两个民族的生活方式也大相径庭。由于气候炎热,阿拉伯人是夜间活动的,喜欢在晚上进行社交活动。汉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因此,对公鸡打鸣的反应正好相反。

“不同自然环境下的人便会产生并具有不同的特点。”[10]游牧和农民的生活方式塑造了中国农民文化和阿拉伯游牧文化。时代变了,农牧业也采用了新的生产方式和生产方式,但文化、风俗、传统却始终如一,深刻地反映在两个民族的言辞中。

此外,不同宗教信仰的认知也存在差异。不同的宗教信仰产生了具有不同宗教特征的言辞。例如,阿拉伯语有关于“天堂”、“伊布利斯”和“异教徒”的伊斯兰修辞,汉语有关于“佛陀”、“僧侣”和“悲海”的佛教修辞、色彩修辞。又如:由于莲花在中国佛教中有神圣的意义,莲花在佛教中是纯洁、圣洁和幸福的象征。尤其莲花出泥无染,说明诸佛菩萨清净无染,世间无染。 像在人间,佛称为莲花。就像莲花没有水一样,佛陀不受世俗烦恼和悲伤的影响。莲花柔美的造型也被用来代表佛陀的完美容貌。莲花因其丰富的内在含义而被用于佛教。莲花是供养佛菩萨的美丽花朵,也是佛教净土中常见的净土中阿弥陀佛庄严的莲花宝座。

不同的宗教信仰也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好恶。比如《古兰经》禁止猪肉,圣训不赞成养狗,所以阿拉伯人绝对讨厌猪狗,言辞非常刻薄和贬义。

不同的宗教信仰对道德伦理的重视程度不同。大方、宽厚、可靠、毅力、坚定等品质与伊斯兰教的道德意识相对应,所以阿拉伯人用骆驼、枣子、大海等美好的事物作为阿拉伯美德修辞。中国佛教中的“菩萨”形象,宣讲真善美,是最恰当的修辞对象,因此也发现伊斯兰教和佛教对人们修辞的情感倾向也有很大的影响。

此外,审美价值的差异也会产生修辞上的差异。审美价值与其他价值一样,在他们如何看待宇宙中的人方面具有相当大的广度和多功能性。大众对各种修辞手法的偏爱,是由其审美所决定的。人们因审美差异而对某些事物表现出独特的好恶,这种审美差异受到各国文化差异和语言本身内在因素的影响。例如,中国人认为喜鹊是一种算命鸟和吉祥鸟,而阿拉伯人则认为喜鹊经常将各种物品带到他们的巢穴中并偷走它们,因此他们认为他们是小偷。阿拉伯人喜欢绿色作为生命的象征。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将绿色视为卑鄙卑鄙的象征。这两种阿汉语言中的许多不同联想是由于不同的审美心理造成的。而中国国旗是红色的,中国人喜欢红色,红色象征着革命的成功和社会主义的实现。在汉语中,以“双喜”为例。这是节日的传统象征。它最初指的是在婚礼上贴在门窗和墙壁上的“幸福”一词。中国所有的节日都用红色来传达一种快乐、欢乐和庆祝的气氛。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由于两个文明的口味和色彩习俗不同,两种语言使用不同的颜色来表达幸福、喜悦和美丽。阿拉伯人喜欢绿色,中国人喜欢红色。

当然,认知心理学未必能够完全分析汉语和阿拉伯语修辞差异的原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在本节中,我们将仅讨论上述两个方面,以期深入了解认知心理学对修辞的影响。

结语

通过汉语和阿语修辞学的时间顺序对比研究,可以发现其发展史的异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思想的民族性和全球性。

此外,对汉语和阿拉伯语修辞的同步比较揭示了两种语言修辞的许多共同点。在语言结构上存在对等性,在思想和认知上存在相似性。两种语言除了有相似之处外,还有很多不同点和差异。这些不同点形成的原因与语言本身的差异有关,也与不同文化背景、生活方式、宗教信仰、自然环境等因素对不同民族认知思维的影响有关,是游牧、农民、伊斯兰教和佛教思想在汉语和阿拉伯语修辞上的印记。

通过应用这些研究成果,对比汉语和阿拉伯语的修辞学和阿拉伯语的教义,可以加深人们对汉语和阿拉伯语两个民族两种语言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他们对修辞现象文学的理解或者在写作过程中刻意使用更干净、更准确、更贴切的语言,以达到翻译的“保真、表达、雅致”。对汉语和阿拉伯语修辞的比较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 汉语词汇借代义形成的认知根源之探究[J]. 徐剑,张瑞芳.  语文学刊. 2009(19)

[2] 万语网:阿拉伯语语法之借喻http://ar.360wyw.com/studyguidance/v55478

[3] 阿拉伯语修辞简明教程[M]. 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 , 唐雪梅, 2010

[4] 万语网:阿拉伯语语法之借喻http://ar.360wyw.com/studyguidance/v55478

[5] https://ar.wikipedia.org/wiki/مجاز_(بلاغة)

[6] 汉语比喻和汉文化[J]. 孟宪爱.  毕节师专学报. 1995(04)

[7] 共同词干,文学与人文科学,借代定义及其要素,第 1-2 页。

[8] 万语网:阿拉伯语语法之借喻http://ar.360wyw.com/studyguidance/v55478

[9]博士 Muhammad Ahmad Qasim 和Mohyeldin Deb,“修辞科学(辞达学、辞巧学)”现代图书结构,黎巴嫩-黎波里市,第 1 版,2003 年。

[10] 试谈阿位伯语比喻与阿拉伯文化的关系[J]. 吴根福.阿拉伯世界. 1995(02)

 

 
参考文献
[1] 李庆荣 -《现代使用汉语修辞》-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
[2] 吴礼权 -《现代汉语修辞学》-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年
[3] 汪丽炎 -《汉语修辞》- 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1年
[4] 试谈阿位伯语比喻与阿拉伯文化的关系[J]. 吴根福.阿拉伯世界. 1995(02)
[5] 张斌 - 《简明现代汉语》-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年
[6] 汉语比喻和汉文化[J]. 孟宪爱. 毕节师专学报. 1995(04)
[7] 陈中耀 、虞晓贞与周文巨 -《阿拉伯语语言与修辞》-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年
[8] 共同词干,文学与人文科学,借代定义及其要素,第 1-2 页。
[9] 张斌与徐青 -《现代汉语》- 华东师范出版社- 2003年
[10] 阿拉伯语汉语比喻辞格比较研究[D]. 张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7
[11] 阿拉伯语修辞简明教程[M]. 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唐雪梅,2010
[12]圣训百科全书-http://hadith.al-islam.com/Display/Display.asp?Doc=1&Rec=2252
[13] 徐章荣 -《阿拉伯语修辞》-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年
[14]  https://ar.wikipedia.org/wiki/مجاز_(بلاغة)
[15] 汉语词汇借代义形成的认知根源之探究[J]. 徐剑,张瑞芳.  语文学刊. 2009(19)
[16]  博士 Muhammad Ahmad Qasim 和Mohyeldin Deb,“修辞科学(辞达学、辞巧学)”现代图书结构,黎巴嫩-黎波里市,第 1 版,2003 年。
[17] 万语网:阿拉伯语语法之借喻。http://ar.360wyw.com/studyguidance/v55478
[18] 借代现象的本质——借代思维[J]. 杨雪.  北方文学. 2019(08)
[19] 修辞学发凡[M]. 复旦大学出版社 ,陈望道, 2007
[20] 阿拉伯语比喻与汉语比喻对比研究[D]. 苏天门.天津师范大学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