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汉语术语的演变

Document Type : Original Article

Author

Chinese department, faculty of alson, suez canal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vocabulary of modern Chinese is always in a dynamic change, and they create new words directly with the continuous emergence of a large number of new things. The COVID-19 epidemic in 2019 has had a huge impact on social development. Due to the gradual changes in the appearance of words due to the new epidemic, among the part of the vocabulary that has developed and enriched, the most striking is the new term. This research takes the new epidemic as the background, investigates the Chinese terms related to the new epidemic, and analyzes 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terms caused by the epidemic.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materials such as the "Chinese-English New Coronary Dictionary", "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 Database (Wipo)" and "Chinese-English Vocabulary for Fighting the New Coronary Pneumonia Epidemic" published by Fudan University Press. This paper first defines the concept of the term, and also summarizes 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rm. Secondly, 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terminology is analyzed from two aspects of situational composition and semantics. Firstly, the formal composition of Chinese terminology is divided into compound words, contraction words, borrowed words and homophonic words. Then, the semantic aspects of Chinese terms are divided into new words with new meanings, old words with new meanings, old words regenerated and rhetorical semantics. This paper adopts the research method combining application research and analysis research.

Keywords

Main Subjects


摘要:

现代汉语的词汇始终处在一种动态变化之中,它们直接随着大量新事物的不断涌现而创造新的词语。2019年新冠疫情为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由于新冠肺炎疫情逐渐使词语面貌发生很大的变化,而发展丰富的这部分词汇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新词术语。

本文以新冠疫情为背景,将相关新冠疫情的汉语术语进行考察,分析因疫情产生的汉语术语的演变。本文以复旦大学出版社版的《汉英新冠词典》、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数据库》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汉英对照词汇》等资料为基础。本文首先界定了术语的概念,还概括了术语的独特特征。其次把汉语术语从形势构成和语义两个方面的演变进行分析。先把汉语术语的形式构成分为混合词、缩合词、借用词和谐音词。然后把汉语术语的语义分为新词新义、旧词新义、旧词再生和修辞语义。本文采取应用研究与分析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疫情  术语  演变   构成  语义

 

一、术语的概念及其特性:                                                    

1.1 术语的概念

如果要给术语下定义的话,我们不妨采用现行有关国家标准中的定义:在特定专业领域中一般概念的词语指称([1])。从国家标准关于术语的定义不难看出,术语和普通词汇一样,都以语言单位作为基质

术语又称专业语言、技术用语,是指特定事物的统一的业内称谓。《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也将术语定语为学科中的专门用语([2])。术语可以是词,也可以是词组,用来正确标记生产技术、科学、艺术、社会生活等各个专门领域中事物、现象、特性、关系和过程。

1.2 术语的特性

学者们关于术语的特性开展不少研究,中国科技术语的订名应体现:科学性、系统性、单义性、简明性、中文特性和国际性。

1 科学性科学性就是从科学概念出发,准确反映所指事物特征,根据概念的全部特征来掌握事物的内涵,借以做出确切的定义。如:石油、火箭是中国自己创造的术语,激光、电视是意译外国的科技术语。(2)系统性系统性就是在一个学科、以至相关领域中,术语不是孤立的、随机的。(3)单义性单义性就是术语是单一的、专用的,理论上讲任何一个概念只能有一个专门固定的术语,即一词一义,这样才能确切表达意思,避免发生歧义。如:电子计算机和电脑。(4)简明性简明性是指术语简单明了,尽可能简短,但又不应简化到人们不好看懂。如:点阵、阻尼等术语就是范例。(5)中文特性中文特性是指术语订名要体现汉语表意文字特点,一看有中国味。而且符合汉字发展规律。要采用通用汉字,不要用生僻字和造新字。如:电动机马达好。(6)国际性国际性就是指术语订名要尽可能采用国际通用的术语和符号,由中文译成的外文要与外文术语的本来概念一致,这样才有利于国际学术交流、发展中国科学事业和发展国际贸易。如:计算机辅导设计

 

二、新冠疫情下汉语术语的演变

汉语术语和其他名词一样,一直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由于大量新事物,旧术语、旧概念的不断改变,新术语、新概念的不断产生发展,导致了现在术语与原来术语之间的差异。

新冠疫情所造成的影响不仅限于人类健康及其社会与经济生活,还延伸到了人们的语言。新冠疫情期间创造的术语比一般词汇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本文从形式构成的变化、从语义的变化来阐释汉语术语演变的规律。

2.1汉语术语从形态构成的演变

汉语术语有基本的语言结构,新冠疫情爆发了之后,汉语在术语构词方面必然存在着变化,导致产生了新的术语。术语构成方式的演变主要可细化为混合词、缩合词、借用词和谐音词等。下面主要解释汉语术语从形态构成的演变。

2.1.1混合词

混合词是把两个词各取一部分混合在一起而产生的新词。在疫情危机中,不但使用单词表示这个疫情的情况,而且出现了一些新造的词语组合,由两个词汇混合而成的新术语。如:

  • 信息疫情。这个术语由信息疫情,两者是独立的词汇,都有自己的语义,疫情爆发了之后,这两个词汇混合而成的信息疫情是指与某词危机相关而内容往往不实的信息在媒体和网上泛滥。这个新术语用于描述当下正迅猛扩散的有关冠状病毒的新闻。
  • 远程健康。所谓远程健康是指应用ICT技术为异地患者提供远距离卫生健康服务。这里我们把远程健康两个词汇的一部分合在一起,这样就组成了远程健康这个新术语。
  • 动态清零。这个术语由动态清零两个词汇混合而成的动态清零新术语。清零就是从有到无的过程,就是把疫情消灭的过程。但是这个消灭仅仅指某地某时刻发生的某一起疫情。动态就是疫情发生与清零是在不断变化的。动态清零根本宗旨就是发现一起疫情,扑灭一起疫情,不让疫情在当地生根
  • 居家办公。这个术语由居家办公,两者有自己的语义,而把它们合在一起构成居家办公新术语,是指特定情况下,上班族居家基于互联网处理办公事务的一种办公模式。新冠肺炎到来,中国以及世界各国公司采取这类方式办公。

由此可见,混合词是将两个单词的部分成分相接合,形成了与新冠疫情相关的新术语。但是新术语的词义没有改变。之所以将两个单词混合成为另一个新的概念。

2.1.2缩合词

缩合词是由表示事物的全称术语缩减几个语素,再按原来的次序组合成的词。新冠疫情期间,汉语缩合有几个形式,本人把最常用的来解释。第一形式就缩略组合式。即取每个词语的第一个字,或取两个词的首字和尾字形词了新词。如:

  • 新冠。这个术语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简称,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新型冠状病毒指的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新发急性传染性疾病。这里把新型冠状两个词汇缩合而成新冠新术语。
  • 密接。所谓密接密切接触者的简称,这里把密切接触者两个词汇缩合而成密接新术语。它指是与新冠病毒确诊者或疑似病例有密切接触的人群。即在一同一个空间、同一个单位、同一座建筑、同一栋楼,发病前4天,跟这些病人相处的人。
  • 疫控。疫控是疫情防控的缩合词,这里把疫情防控两个词汇缩合而成疫情防控新术语。它指立用单位宣传栏开展新冠病毒和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健康宣传。

除了缩略组合式以外,还有数字总结式。即得出共有字的总数,并把共有字放在数字的后面。如:

  • 三查。所谓三查是全面开展健康甲明卡核查、体温检测筛查、医学巡查。这里总结了三个检查构成三查新术语。
  • 四早措施。所谓四早是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这里总结了四项措施应该早地发生而四早新术语。
  • 四必须。必须严格督促就诊和陪诊人员做到口罩必戴、体温必监、健康码必查、行程码必看这里四个必须没提到而总结了构成四必须新术语来表示。

上述的列子都算是新术语,本文注意的并不是新术语,而是构造那些术语的形式构成。并且两者的缩合形式附着力很强一般不需要加连字符,新词的形态结构一般比原词短,但会尽量保留原词的基本形式。

2.1.3借用词

所谓借用词就是借用外来词汇或其它专业词汇来表达某种语义。某些外来词虽然已经归化,语义相对固定,但在某些特定场合,它们可以被借用来表达新的概念。这种借用换个角度理解,似乎也是转用。新冠疫情期间,汉语从各种语言如,英语、德语、法语、韩语、意大利语等借用很多与疫情相关的术语。如:

  • 冠状病毒冠状这个术语是法语单词(Couronne)的拉丁原型,原有冠状物之意。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法国人使用(coronavirus)这个术语,但其实从科学层面来讲,这个词代表了整个冠状病毒家族。在初步判定病原体为新型冠状病毒之后,变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新型肺炎,最终确定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冠状病毒
  • 群体免疫。这个术语原来是英语科学术语(Herd Immunity),而不是目标或策略,汉语借用而使用。群体免疫是指人群或牲畜群体对于传染的抵抗力。对于新冠流行的最主要预防措施或扼制手段,就是接种新冠疫苗,使人群中的大多数人具有对新冠感染的抵抗力。
  • 新冠肥。这个术语来自德语,(Corona speck)在德语里面是培根的意思,有时也会暗指像培根上的脂肪。疫情期间指很多人身体上因为居家隔离长出来的肉。
  • 新冠笨蛋。这个术语同时被英语和德语Covidiot 所借用。指的是疫情期间把超市里东西买光,以及继续开派对到处乱晃的居民。

从上述列子可以看到,新的外来术语就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地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极大满足了新造词的创造和使用者的要求。

2.1.4谐音词

谐音是指使用一个形式替另一个形式。疫情期间用这种方式创造了新术语。本文把谐音方式分为汉字谐音和数字谐音两类,下面的术语有意识地利用音同或音近的汉字或数字去替换固定形式的一个或几个语素。

1)汉字谐音。谐音式新闻标题利用汉字音同字不同的特点,在切合新闻事实的前提下,进行合理转换,达到增强新闻标题抒情色彩,赋予其深刻内涵的目的。如:

  • 战疫。谐音式新闻标题《战》,采用了战疫的谐音来代替战役原来词汇,在抗疫报道中最为常见。新冠肺炎疫情是全人类需要共同面对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新闻标题中将防疫、抗疫称为战,生动形象,简明扼要。
  • 抗疫。这里用字相关的谐音来代替抗议原来词汇。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新闻战线全力投入报道,传播抗疫正能量,大量与疫情相关的新闻信息见诸网络,在百度搜索引擎输入抗疫关键词。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当抗疫、战成了新术语。

2)数字谐音。下面的例子都是与疫情防控相关的健康管理措施。如:

  • “214”。这项措施指核验2天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明。结果为阴性的,纳入14天日常健康检测。日常健康检测期间,在314天各进行一次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的,结果日常健康检测。
  • “311”。这项措施指3天居家健康观察+11天日常健康检测(起始日从离天风险区日算起),在第13714天进行核酸检测,第14天和同住家属一同进行核酸检测。出现发热、咳嗽、咽痛、腹泻、嗅味觉减退等症状时转为“147”健康管理措施。
  • “77”。这项措施的意思是7天集中隔离观察+7天居家健康观察,7天集中隔离观察期间第137各进行一次核酸检测,居家健康观察期间第27天各进行一次核酸检测。
  • “147”。这项措施指14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健康观察,在集中隔离观察期间第13714天进行核酸检测,居家健康观察期间第27天各进行一次核酸检测。

2.2汉语术语从语义的演变

汉语中概念性词汇(特指或泛指)依然使用同一词汇。但新冠疫情爆发后,语义受限后的特指可能就要变成另一词汇。还有一些词汇,虽然表达的概念与过去是相同的,但语义中它们变成新的术语有独特的概念。通过各种不同的情况创造了更多的的新术语。下面主要解释汉语术语从语义的演变。

2.2.1新词新义

新词因为其,往往具有不稳定性,所以对于此类词汇也要随着它在原语中的变化而变化。在医学、社会、经济和教育等方面 ,对此有疫情中出现的新型病毒和其感染疾病的新术语具有自身的概念,这类术语在汉语中原来没有,也不存在,在此期间而出现了。如:

  • 奥密克戎。这个术语是2019新型冠状病毒变种。最早于2021119日在南非首次检测到。因为奥密克戎毒株为新冠病毒的变异株,因此感染的患者通常症状较轻,重症情况较少见。
  • 指示病例。这个术语是指在一起爆发疫情中符合病例定义、最早发现和报告的病例。指示病例是爆发调查中最重要指示之一,为追踪疫情传播链、分析疫情爆发原因和提出控制措施等,提供最直接和最关键的线索和提示。
  • 复工复产。这个术语指企业恢复正常生产经营活动。202023日,中央提出要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全力支持和组织推动各类生产企业复工复产202034日,中央强调根据疫情分区分级推进复工复产202048日,中央首次提出全面推进复工复产([3])
  • 时空伴随者。这个术语于20217月出来的。是指本人的电话号码,被新冠疫情防控系统核查出与确诊病例的关联电话号码,存在时空伴随状态,本人的绿色健康码就会变成带有警告性质的黄色码,并被系统标记为时空伴随的人员。

总之,随着疫情的发展,在疫情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会有与之相适应的新术语有新而独特的概念 ,并影响人们的交际活动。

2.2.2旧词新义

旧词新义,也称转用,是指词本身内部结构形式不发生变化,而意义发生改变,这使得词汇在表达的运用上更加灵活和多样。所谓转用,也就是给既有词汇赋予新义,使之表达一个新的概念。本文把术语的新义分为扩义、狭义和转义。

1)扩义。它是词义所指称的客观事物的范围由小变大的结果,也就是词的某个意义由原来的表示种概念,扩展为表示类概念的变化和发展[4]如:

  • 方舱医院。这个术语指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依托会展中心、体育场馆等改造修建,用于集中收治新冠肺炎轻症患者的临时医院。方舱医院原为解放军野战机动医疗系统的一种,由若干可以移动的模块建成。启用方舱医院是我国公共卫生防控与医疗的一项重大举措,有效缓解了新冠肺炎患者收治难问题,使轻症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治疗。这里方舱医院这个术语的特指变成泛指。
  • 静默。字典里的解释是指寂静;没有声音;安静;肃立不作声等。疫情期间主要指封控区人员禁止出户,管控区人员禁止出单元,全体市民非必要一律不出门不上街不到公共场所。这里静默这个术语的特指变成泛指。
  • 封锁。事务访问某数据对象前要对该数据对象加锁,获得该数据对象的控制权,是实现并发控制的一种手段。 此次疫情是它成了热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控制过程中,各地采取的人员流动限制包括个体隔离、疫点和疫区的封锁、非疫区的人员流动限制等。这里封锁这个术语的特指变成泛指。

2)狭义。它是指词义所指程客观对象的范围由大到小的变化,事实上就是词的一个意义由表示类概念,变成为表示它的种概念的演变和发展([5])

  • 社交疏远。最初用在1957年,原本是一种态度而非物理距离,指的是交际中冷漠或故意试图与他人疏远,而现在我们都将其理解为自己与他人之间保持物理距离以避免感染。这里把社交疏远这个术语的泛指变成特指。
  • 碰肘。跟用同一只手与对方拍掌再举手相击一样,最早1981年是队友之间的庆祝动作,而不像现在成了问候朋友、同事或陌生人时避免用手直接接触的一种方式。这里把碰肘这个术语的泛指变成特指。

3)转义。它是指词义在发展演变过程中,由甲义转变为已义。如:

  • 自我隔离。是把部分的事实从意识境界中加以隔离,不让自己意识到,以免引起精神上的不愉快。最常被心理隔离的是与事实相关的个人感觉部分,因为此种感觉易引不安。冠肺炎为2019年爆发, 病情分析:因为这个疾病的话,它是很有它具有很强的传染性的,所以这种情况的话,自我隔离的话就是在自己的房间中不要出去。最少隔离14天。带上口罩,不要接触别人。这里把自我隔离这个术语的特定含义转变另一含义。
  • 压茬。这个术语原形容农民种稻子一茬茬地种。在疫情期间指划分区域,分区分批实施筛查,循序渐进清除病毒。这里把压茬这个术语的特定含义转变另一含义。

2.2.3旧词再生

疫情产生的大语境,使原本一些非常普通的概念也具备了特定的含义。尽管这些伴随疫情产生的附加语义在疫情之后会消失,但它们在特定时期承载的特定事件的信息,也应是语言工作者的研究对象。如:

  • 疫情。原体指各种传染病造成的大流行,但此次所说的疫情,其内涵受到性限定,特指新冠病毒感染的蔓延。疫情这个术语在此次新冠疫情期间重新被大量使用
  • 大流行病。是指某疾病的发病蔓延迅速,涉及地域广,人口比例大,在短时间内可以越过省界国界甚至洲界形成世界性流行。由于国际间交流的日益增多,各种流行病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速度也不断加快。大流行病这个术语在此次新冠疫情期间重新被大量使用
  • 非典。是指传染性的非典型肺炎是一种呼吸道传染性疾病,致病病原体为SARS冠状病毒。这个术语是20022003年使用的高频词,之后因此公共卫生事件的平息,使用频率下降。在此次新冠疫情期间,因常被人拿来和此次疫情比较探讨,非典这个术语重新被大量使用。

2.2.4语义修辞

语义修辞是依靠语义手段以取得积极的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现象。它利用言语单位语义特点及相互关系构成的一类修辞方法。本文选择一种疫情期间演变的语义修辞来解释就是隐喻

隐喻是指以另一事物来指称、诠释和建构当前事物。在新闻报道中,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媒体赖以构建意识形态、影响公众的重要工具。从汉语修辞的角度,根据本体的不同,可将疾病隐喻分为两类:

  • 以疫情为本体的隐喻

1恶魔隐喻。是指将疫情喻为妖魔鬼神等人类熟知的恶魔意象。如:

  • 疫情是魔鬼,我们不能让魔鬼藏匿。([6])
  • 疫魔无情,医护温暖却长存心间。([7])

上述的例子以疫情为本体的隐喻,用魔鬼这个词汇来形容疫情。这种语义修辞以构建意识形态、影响公众的重要工具。

2自然现象隐喻。将疫情隐为某些恶劣的自然现象。如:

  • 让合作的阳光驱散疫情的阴霾。([8])
  • 风雨同行,共克时艰。([9])

上述的例子以疫情为本体的隐喻,用阳光风雨这两个词汇来形容疫情。这种语义修辞以构建意识形态、影响公众的重要工具。

  • 以疫情防控为本体的隐喻

1考试隐喻是指将疫情防空喻为一场考试,将疫情带来的人员求治及社会治理问题喻为考题,将取得的抗疫成果喻为答卷。如:

  • 疫情大考中国答卷的世界形象。([10])
  • 答好疫情防空和经济社会发展这两张考卷([11])

上述的例子以疫情防控为本体的隐喻,用大考考卷这两个词汇来形容疫情。这种语义修辞以构建意识形态、影响公众的重要工具。

2比赛隐喻。是指将疫情防空喻为比赛,用比赛的概念来认知疫情防空。如:

  • 科学与新冠病毒的竞赛。([12])
  • 与死神拔河,与时间赛跑。([13])

上述的例子以疫情防控为本体的隐喻,用竞赛赛跑这两个词汇来形容疫情。这种语义修辞以构建意识形态、影响公众的重要工具。

 

 

结语

本文主要研究新冠疫情下汉语术语的演变。首先解释术语的概念及其特性,然后把汉语术语的演变进行分析。对于汉语术语来说,它的演变有很大多原因,其演变方式也可能有多种。有的从形式构成方面的演变出现在混合词、缩合词、借用词和谐音词等。有的从语义方面的演变出现在新词新义、旧词新义、旧词再生和修辞语义等。

本人通过收集与新冠疫情的术语达成了一些结论: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观察研究的深入,认知能力的提高,有些术语得到了进一步的演变,最终成了现代标准的术语。通过新冠疫情下汉语术语的演变,我们也充分意识到疫情对现代汉语术语的影响。如何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了巨大而迅速的变化,就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地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极大满足了新造词的创造和使用者的要求。这是一个深入研究的课题。尽管事件仓促,新术语也有不够,但是它是一个有益的尝试,本人希望此次与疫情相关的术语能为今后研究提供一点有益的参考。

 

 

 

(1) 全国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理论与应用》,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年。

([2]) 冯志伟,《现代术语学引论》,增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年。

 

([3]) 汉语盘点,《2020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新词语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0年。

([4])葛本仪,《现代汉语词汇学》,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

 

([5])葛本仪,《现代汉语词汇学》,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

 

([6])  央广网》2020-01-30

([7])《南方新闻网》2020-02-27

([8])《人民日报 》2020-03-25

([9])《中国青年报》2020-02-18

([10])《求是网》2020-04-11

([11])《中国青年报》2020-03-26

([12])《中国新闻周利》2020-02-10

([13])《中国青年网》2020-04-09

  • 参考文献

    •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数据库(Wipo Pearl,术语在线一权威的术语知识服务平台,2021年。
    • 符梦秋、潘静宜,《汉英新冠词典》,复旦大学出版社,2020年。
    •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汉英对照词汇,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国翻译研究院,2020年。
    • 叶其松,《新型冠状病毒命名的术语学思考》,中国科技术语,2020年。
    • 汉语盘点,《2020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新词语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0年。
    • 完江,《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年。
    • 刘青,《中国术语学概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年。
    • 吴福祥、王云路,《汉语语义演变研究》,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15年。
    • 邓志勇、杨涛,《隐喻修辞批评的理论与操作方法》《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年。
    • 冯志伟,《现代术语学引论》,增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年。
    • 田喜腾、单翔燕、张苹,《语义变化与时尚新词》,科技信息,2011年。
    • 葛本仪,《现代汉语词汇学》,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
    • 束定芳,《现代语义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
    • 全国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理论与应用》,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年。